央廣網北京8月2日消息(記者王晶)“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鄭備在2日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上述表述。
近日,《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公開發布。8月2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有關情況。上述《行動計劃》提出,培育發展一批同城化程度高的現代化都市圈,這是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重要抓手。
武漢:地鐵站
都市圈建設要完善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交通網絡 提升城際通勤效率
對于都市圈建設,鄭備表示,要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便捷高效的通勤圈。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是都市圈形成的前提。都市圈建設要完善以軌道交通為骨干的交通網絡,加快交通設施建設運營同城化,打通未貫通公路和瓶頸路段,提升城際通勤效率。
另外,推動產業功能協同協作,培育梯次配套的產業圈。專業化分工協作、實現錯位發展是都市圈發展的關鍵。超大特大城市要聚焦核心功能定位,有序疏解非核心功能,周邊中小城市要發揮比較優勢、主動承接功能轉移,與超大特大城市開展“總部+基地”“研發+生產”“生產+服務”等產業協作。
鄭備強調,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打造便利共享的生活圈。公共服務便利均衡是都市圈成熟度的重要標志。近年來,不少都市圈在多模式合作辦學辦醫和政府服務的異地通辦等領域,都有很多成功實踐。應進一步加強共建共享,持續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
促進都市圈發展,要強化都市圈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建設。《行動計劃》提出,建立健全省級統籌、中心城市牽頭、周邊城市協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進機制,推動規劃統一編制、項目統籌布局、政策協同制定。國家發改委將進一步指導地方,以實施都市圈發展規劃為抓手,科學有序推動都市圈建設,提高中心城市對周邊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輻射帶動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記者注意到,上述《行動計劃》還提出,充分利用干線鐵路提供城際列車服務,優先利用既有線網資源開行市域(郊)列車,沿通勤客流主廊道有序新建市域(郊)鐵路,推動小編組、公交化運營。探索中心城市軌道交通向周邊城鎮延伸,鼓勵采用大站直達等停靠方式。推動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發展,實現“零距離”換乘和一體化服務。加快建設都市圈公路環線通道,全面暢通都市圈內各類未貫通公路和瓶頸路段。
江蘇南通:如東縣城市風光
為何《行動計劃》要提出實施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提升行動?
據介紹,《行動計劃》提出實施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提升行動,目的在于推動城鎮化率低且人口規模大的地區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協同發展。這些地區大多位于中西部,是農業轉移人口的主要來源地,目前尚處在工業化進程中,大多產業發展還不充分,縣城承載能力較弱,通過統籌推進產業發展和縣城建設,以新型工業化發展帶動城鎮化水平提升還有很大潛力。
鄭備稱,從近年發展態勢看,有兩個現象比較明顯:一個是,在中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數量增長較快。近十年在中西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增長了27.1%。另一個是,農民向縣城集聚的現象比較普遍。從人口普查數據看,十年間縣城和縣級市城區常住人口增長超過30%,縣城成為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的重要載體。
鄭備表示,順應農業轉移人口流動趨勢,綜合考慮各省農村人口數量、地域相對集中連片、承接產業轉移能力等因素,《行動計劃》提出,以冀中南、皖北、魯西南、豫東南、湘西南、粵西、川東地區為重點,同時兼顧其他城鎮化率低且人口規模大的縣市,實施潛力地區城鎮化水平提升行動,在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方面加快突破。重點是抓好四方面工作。
第一個是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引導潛力地區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完善與發達地區產業對接協調合作機制,推動有市場、有效益的資源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潛力地區轉移。第二個是促進產業園區提級擴能。推動同質低效產業園區整合升級,集中資源建設高水平專業化產業園區,提升園區設施和服務標準化水平。第三個是強化產業發展人才支撐。加強職業院校、實訓基地等建設,加快提升農業轉移人口職業技能水平。營造穩定公開透明的發展環境,便利人才跨區域流動,吸引企業家興業創業。第四個是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快補齊縣城產業發展、市政公用、公共服務等短板,滿足農業轉移人口到縣城就業安家的需要。
鄭備稱,按照《行動計劃》要求,潛力地區省級政府要“一縣一策”明確各地主導產業發展方向和培育要求,引導重大產業項目在潛力地區集群布局。同時,研究綜合運用財政、土地、金融、產業等政策,支持潛力地區提升城鎮化發展水平。
關注精彩內容